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探索 > 正文

来凤县地名拾趣·工具篇

来源: 发布者: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13-03-25 访问量:99

【字体:  打印本页

来凤县地名拾趣·工具篇

工具篇,主要是分析介绍来凤县地名中,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地名的情况。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的发展阶段。正是随着人们使用工具的不断进步,而推动社会的不断不断进步。在来凤地名的命名方面,来凤的先人们以自己或者说大家都熟悉的劳动工具、用品来命名地名,以便在社会交往中称呼而逐步约定俗成,这不失为一种“就地取材”的智慧。

【车大坪】位于翔凤镇境内新峡河南岸,距绿水镇茅坝4公里,因为此地有7座山峰形似纺车(纺车是纺织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生产线或纱的设备。中国古代纺纱工具分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大纺车等几种类型。来凤的妇女以前使用的纺车多为手摇纺车),前面是一大平地,故名。

来凤与纺车有关的地名还有:纺车溪、纺车溪水库、车腿等。

【车坝】位于百福司镇廖家坝境内,地处一深沟与怯道河汇合处南侧,从前此坝干旱缺水,人们常用水车(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提水灌田,故名。

来凤与木车有关的地名还有:木车坝等。

【鼓架山】位于革勒车乡东北5.5公里处,此地山形如鼓架(安放鼓的架子),故名。

【五把刀】位于绿水镇小坳西南,此地有一山峰,山顶上有五块尖石,形似刀,故名。

来凤与刀有关的地名还有:皮刀田、沙刀湾、磨刀溪、磨刀湾等。

【飞机场】坐落在县城东北1公里处。北面为老寨坪、冯寨坪台地,东面靠近白羊坡,耐磨接近半边城。于1935年冬动工修建。当时,只修一条800米的跑道,仅供小型飞机降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为支援中国抗战到达恩施,但是恩施机场屡遭日本飞机轰炸,故于1938年、1940年两次调集鄂湘川边区县数万民工,对来凤机场进行维修和扩建,新修跑道1条,长2150米,宽110米,占地355亩,成为鄂西空军基地。期间,时任中共来凤县委书记、中共来凤中心县委书记的田枋宇,他利用来凤飞机场扩修工程股股长等合法身份作掩护,坚持党的工作:开办生活书店,销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为推动来凤县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来凤县党组织恢复和重建,做了大量工作。从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日本飞机轰炸来凤,来凤机场也遭破坏,故于1945年5月至9月,对来凤机场又进行了一次扩建。机场建成后,设空军32站,驻中美空军混合大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撤离,空军32站也随之撤销,此机场便成为民用航线武汉至重庆的地面导航站和降机场。根据《来凤县抗战史料·敌机之侵袭与轰炸》等档案资料记载,从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日军先后出动飞机168架次,13次空袭来凤,狂轰滥炸来凤县城和来凤飞机场,给来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抗战期间,来凤居民共有41人被炸死,44人被炸伤;按1937年价值计算,直接和间接社会财产损失国币652582元,居民财产损失国币61619元,来凤经济损失共计国币714201元(抗战时期来凤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关数据,是根据上级部署组成课题组,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口径,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于2007年11月而得出的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数据)。日机疯狂的轰炸,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造成3600余人受难,千余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衣食尽丧,沦为难民。此外,还有一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无法确定。解放后,民航公司导航站迁至宜昌。1954年1月,县气象站迁至机场西侧的停机坪;嗣后,又在机场南边边缘与气象站相齐的一线,修建了拖拉机站、园艺场、糖酒厂、农科所等单位;1958年开始,将机场周围草坪,陆续垦植,变为农田;1958年修建的来鹤公路横穿机场的西北部。后来进保留了两条跑道,尚可供中型飞机停降,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被作为飞播造林的基地。21世纪初,在飞机场西侧建成南北向的东环路(后命名为凤仪大道),极大地改善了县城交通条件,缓解了县城的交通压力。(李明 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