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篇,主要是分析介绍来凤县地名中,以土家族语言命名地名的情况。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代表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后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语言为土家语和汉语。
正因为来凤是土家族重要的集居地之一,而且又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因此,来凤许多地名是土家先民以土家语命名的,其中大部分沿用至今。众所周知,某地的地名,它都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含着特定的历史信息,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就会让人不明所以而产生误解,甚至会造成“名不正则事难成”的后果。来凤这些土家语地名尽管是用汉字来书写、用汉语来称呼,我们在书写、称呼这些地名时,应该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来书写、称呼这些地名,这么做,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传递历史信息、保存历史遗产的应尽职责。
【糯洞】位于翔凤镇西北,距县城3公里。土家语称“人”为“糯”。附近有一山洞,曾经住个人,故名糯洞。
【米施洞】位于翔凤镇田坝西南2.1公里的青山顶上西与旧司高洞接壤,其东南0.4公里处有一制高点,海拔871米。土家语称“送火”为“咪四”(与“米施”谐音),“米施洞”意即“送火洞”。来历待考。
【革勒车】位于县城西北,与县城相距15.5公里,是革勒车乡的驻地和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革勒车河绕集镇由北向南而过,穿行10余里注入新峡河。集镇北另外有一条季节小溪由集镇西面流过,汇入革勒车河,使整个集镇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之势。革勒车为土家语
是“可怕的水”的意思。这里有几条小河汇集,当山洪暴发之时间,水激流高,十分险恶,故名。
【葩坪】位于革勒车乡西6.8公里处,土家语称茶盘为“葩”,葩坪指坪似茶盘。葩坪在当地又有上、下葩坪之称。
【烈西坪】位于革勒车乡镇坪。土家语称河坎上为“烈西”,烈西坪意即“河岸坪”。
【马池界】位于革勒车乡镇坪碑坳西北900米处,土家语“马池”意为“拉女婿”,马池界意即“拉郎界”。
【讨火车】位于三胡乡境内248省道南侧,距县城4公里,土家语讨火车意即“干河沟”,此村处河边,故名。
【冉巴沟】位于三胡乡田家坝西南700米南与旧司高洞相邻,土家语称公鸡为“冉巴”,冉巴沟意即“公鸡沟”。
【踏沙溪】位于大河镇冷水溪境内,“踏沙”土家语,踏沙溪即“刺溪”。
【碧泥湖】位于大河镇东南一山沟里,土家语碧泥湖意即“土地坪”。
【车洞湖】位于大河镇落板桥东北2公里,地处一小盆地边沿交叉路口附近,车洞湖土家语,为“浑水河”只意。
【禾塔坪】位于旧司乡西南1.3公里,地处老峡河东南岸一大山脚,土家语禾塔即“织布”,以往这里有织布的,故名。
【马石垛】位于旧司乡四方石境内,地处山坡,东北与革勒车乡相邻,土家语马石为“送女婿”, 马石垛即“送郎垛”。
【都司界】位于旧司乡西北10.2公里处,土家语称“轿子”为“都司”。
【海司寨】位于旧司乡核桃湾南0.4公里处,土家语称“大鼓”为“海司”。
【腊壁司】位于旧司乡境内,地处群山之中,在县城西南18公里处,此地中间是一片平地,在东北和西北方向,各有一条溪水汇流于此。腊壁司自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以来,一直为土司衙门所在地。《来凤县志》(同治版)记载:“东流、腊壁二长官司,原附大旺,地经二百余里,大旺之分族也。”土家语称“分开”为“塔皮”,“腊壁”乃“塔皮”的变音或者误记。腊壁司意思为该土司乃大旺的分司。
【烂车河】位于旧司乡东北1.7公里,地处一溪沟与老峡河汇合处东北的山坡上,土家语称“臭”为“烂”,称“水”为“车”, 烂车河即“臭水河”。
【锁洞】位于旧司乡东南1.7公里,土家语,“锁洞”即“屋洞”的意思。
【米沙界】位于旧司乡东南1公里,土家语,“米沙” 即地势极高之意,“米沙界” 即“劈天界”。
【锡塔】位于旧司乡东南4.5公里,与绿水镇相邻,土家语,“锡塔”即“邻居”的意思。
【宋笼界】位于旧司乡东南4.9公里,四周与绿水镇相邻,是一插花地,土家语,“宋笼界”即“养鱼的地方”。
【磨壁槽】位于旧司乡岩蜂窝东北1.8公里,东南西三面与绿水镇相邻,是一插花地,土家语,“磨壁槽”即“小猫槽”的意思。
【扯巴洞】位于旧司乡高洞花坨西北600米,“扯巴洞”应该为“车巴洞”,土家语即“看水洞”的意思。
【米谷坡】位于旧司乡高洞花坨西南1.1公里,土家语,“米谷坡”即“火烧坡”。
【马驰寨】位于旧司乡高洞新峡河西岸,距官塘1.8公里,土家语“马驰”即“拉女婿”的意思,马驰寨可译为“拉郎寨”,与“马池界”同意。
【西北车】位于旧司乡高洞官塘东南3.7公里,土家语,“西北车” 即“茅草溪”的意思。
【锁泥湖】位于绿水镇下河沟水库与248省道之间,距茅坝0.5公里,土家语,“锁泥湖”即“亲家河”。
【马拉河】位于绿水镇老峡河东岸,距茅坝2公里,土家语,“马拉”即“民”的意思,马拉河”即“百姓河”。
【上搬车】位于绿水镇上寨东南4公里,与湖南龙山相邻,应该为“搬车坳”,土家语,即“麻雀坳”。
【落衣湾】位于漫水乡兴隆坳东北2.1公里,土家语,“落衣湾”即“村寨湾”。
【米汤坪】位于漫水乡东北3.3公里,土家语,“米汤坪”即“火坑坪”。
【沙子车】位于百福司镇荆竹堡东北2公里,“车”土家语为“河、溪”的意思,因为此地河沟的沙子多,故名。
【托大湖】位于漫水乡西南1公里处,“托大湖”即“托塔湖”,土家语即“横河”的意思。
【社里坝】位于漫水乡境内酉水河转弯处,“社里坝”土家语即“捡粪坝”的意思。
【米塔坝】位于漫水乡境内,“米塔坝”土家语即“火坑坝”。
【西东车】位于漫水乡东山坪北1.5公里,土家语,“西东车”即“草洞河”。
【塌坝湖】位于百福司镇南河境内,“塌坝湖”土家语意思为“下山河”。
【城车坝】位于百福司镇堡上境内,地处平坝,坝中有一小溪,俗称车坝。传说清雍正时间,县城拟建于此,故名城车坝。“车”土家语意思为“河流”。
【力士哈】位于酉水河东岸,距百福司镇4.5公里,土家语,“力士哈”即“打虎处”。
【虎头落】位于百福司镇西南4.5公里,正当两溪汇合处,是百福司镇到重庆老寨的必经之地。土家语,“虎头落”即“阴河寨”。
【捏车坪】位于县境最南端,距县城44公里,距百福司集镇8公里。它与湖南重庆相距甚近,往东南均不上1公里,便到湖南龙山县境;往南3.5公里,就是重庆酉阳县的边界。捏车坪是个边界集镇,是土家、苗山寨集市贸易场所。敖家坡山梁自北向南经塘坊坪伸向这里,山梁两侧各有一条溪水流向此处汇合,然后经过官山河流入酉水河。土家语,“二”为“捏”,称“水”为“车”,两条小河相汇于此,又为山谷中一平地,故名捏车坪
【舍米湖】位于百福司镇捏车坪西北3.3公里,土家语“舍”是“有、富足”的意思,“米”即“墨”,是“天”的意思,“湖”是“地方”。指这里自然条件好,是天然富足的地方。舍米湖是个典型的土家山寨,寨子西面山堡前建有一座房屋,被称为“摆手堂”,又叫“神堂”。摆手堂居于一片缓坡地带,北依敖家坡,南望塘坊坪,西对鸡公岭。这里有层层梯田,在靠山边的地方,舍米湖土家山寨掩映在竹林之中。摆手堂就是寨民祖先所建,用来祭祀土王,举行摆手舞的场所。摆手堂为石木结构,房屋面阔3间,宽11.22米,进深5米,内设神龛一座,供奉着土司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3个神像。房前一平坝,长26.52米,宽11.22米。四周用石板扣筑为墙垣,南面正中社有大门,东边开有侧门。平坝正中原有一棵大杉树,墙的四周栽有松柏。摆手堂建筑于何时,尚无足够证据可考,有残碑两块,一为清道光27年(1847),一为清同治3年(1864),均是维修房屋的记载,据此可以断定摆手堂修建应该早于1847年。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的传统舞蹈。每逢新春佳节,他们便于晚饭后齐集摆手堂,先敬奉土司王,然后在平坝举行摆手舞。举行摆手舞时,平坝中的大杉树上挂满灯笼,树下设一面大鼓,悬一面大锣,由一人敲锣击鼓,大家按照锣鼓节奏,围着大树翩翩起舞。舞蹈内容有单摆、双摆、撒种、磨鹰展翅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动作。音乐节奏鲜明,舞姿粗犷优美,连续举行3个晚上,方尽欢而散。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土家族人为祭祀祖先,欢庆丰收,并预祝新的一年兴旺吉祥的土家族民间舞蹈。1957年春,舍米湖土家族代表带着摆手舞,参加了县、地区和省的文艺会演,受到观众的赞赏。2000年以来,来凤县已经举办了两届摆手舞节,而且,经过文化等部门努力,还把摆手舞摆进了大都市——上海,摆出了国门——到澳大利亚表演。
【茶岔溪】位于百福司镇捏车坪西南2.3公里,土家语“茶岔溪”即“喜鹊溪”之意。(李明 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