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沙界】位于旧司乡高洞集镇西南部,面积5平方公里,地处高山,沙土板结,故名板沙界,又因为有3条高山梁,故又叫板三界。1926年10月,在此爆发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板沙界农民起义。
1926年7月,全国革命运动迅速蓬勃发展,形势大好。但是这时来凤的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第十八混成旅于学忠部孟伯夫连(《来凤县志》(1990年10月版)说是一个营,实际上只有一个连,因为孟伯夫是副营长兼连长)、地方团防、土豪劣绅、县知事、保董等封建势力手中。孟伯夫的军阀部队,驻扎在县城,奸淫烧杀,肆意横行,无恶不作,地方团防劣绅林立,奸猾商贾,尔虞我诈,哄抬物价,盘剥百姓;苛捐杂税,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人们难以喘息;封建礼教猖獗,从精神上毒害人民;大烟馆比比皆是,从身体上和精神上摧残着来凤各族人民。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土匪团防的骚扰,致使来凤各族人民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一触即发、星火燎原之势。
这时,张昌岐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回到禁锢窒息的来凤山城,接任了来凤县教育局长,并在县立高等小学兼任教员。他利用工作之便,一面教书,一面宣传革命,发动群众,联络从武汉回乡的刘岳生、吴郅堂、梁子衡与进步青年龚韵僧、雷子文、陈少云等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到土堡、白羊坡、万家塘、高洞河的红沙田和板沙界、旧司的甜茶坪以及三胡的猴栗堡等地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他们走村串寨,深入农户,广泛宣传,反复申明:我们不是办团防,“是为做阳春的人办事,为穿水草鞋的人开衙门”,号召广大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譬如一根香易折,一把香就折不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实行减租减押”。他们热情的宣传,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启发,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到,要想摆脱压迫与剥削,获得解放与自由,只有推翻反动统治,才是唯一的出路。在他们的宣传和组织下,板沙界、红沙田、甜茶坪、猴栗堡一带的青壮年农民踊跃报名参加革命,并在板沙界建立起湖北省第一支由共产党员领导的少数民族农民自卫队。队长刘贤成,副队长邓安民。
农民自卫队建立以后,他们决定以板沙界为依托,在当地选择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的山头修筑寨堡,作为自卫队活动的根据地。队员们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座可供自卫队员吃住、训练的“红色寨堡”修建起来了。自卫队邀请工匠打造武器,组织自卫队员学习,武装思想,了解形势,进行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
10月上旬,县府从截留自武汉邮寄给张昌岐的文件和宣传品中,掌握了张昌岐的活动情况;农民自卫队的建立与活动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县城,这就引起了县知事向炳焜的注意与恐慌,于是他千方百计妄图扑灭这场刚刚点燃的革命烈火。张昌岐等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于10月下旬,与吴郅堂、刘岳生召集龚韵僧、罗乾元、雷子文、陈少云等积极分子在土堡灵凤山秘密商议,决定提前起义,进攻县城,消灭北洋军阀势力。
10月28日,张昌岐、吴郅堂等率领板沙界、红沙田、甜茶坪、猴栗堡等地农民自卫队员,加上所联络的田步云的土著武装,分东南西北四路向县城进军,并约定以西门外大树处鸣枪为号,相机占领县城。
自卫队员化装成赶场(即赶集的意思)做生意的人,挑着蔬菜、柴草等,有的肩扛着扁担,身藏短刀利斧,先后随着赶场的人群混进县城。这时,进入县城南门的杨仁正、杨仁爱、邓安凤、王子清、罗宝廷、金发清等人看到持枪的哨兵,求胜心切,在未听到信号枪声之前,就开始行动,迅速打死2个哨兵,夺取了2支长枪。旋即,喊杀声连天,由南门向北洋军驻地猛冲。不料,他们的行动惊动了过往群众,被城楼上的敌兵发现,当杨仁正等自卫队员冲向城楼时,遭到了敌人的疯狂扫射,杨仁正、杨仁爱、邓安凤、王子清4人当场中弹牺牲。北洋军立即关闭了城门,并用机枪进行封锁,顿时城中一片大乱。这时,埋伏在西门城外龙颈坳的田步云的人马,面对敌军的强大火力,按兵不动,不进城接应,结果造成农民自卫队无法用长矛大刀对抗拥有枪炮的敌人,只好放弃攻城计划,主动撤退。
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打草惊蛇,提前暴露了目标。县知事向炳焜命令北洋军阀部队迅速前往镇压。10月29日下午,孟伯夫部在县城集合队伍准备当晚偷袭板沙界,恰被自卫队侦察员吴湘生发现,吴湘生连夜赶到板沙界,向农民自卫队汇报了这一情况,张昌岐、吴郅堂等立即组织农民自卫队员转移,分散隐蔽。10月30日拂晓,当敌人赶到板沙界时,农民自卫队员已经安全撤离。吴湘生因为连夜赶路报信太疲劳而在邓捷先(《来凤县志》(1990年10月版)写作“邓吉轩”)家休息,等到起床正准备离开时,被敌人发现,杀害于邓捷先家的阶檐上。
板沙界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武器精良;农民自卫军主要以长矛大刀为武器。主观上,张昌岐、刘岳生等在领导组织上出现失误。起义前,对田步云的土匪武装只是拉来就用,并没有进行教育;刚刚组建不久的农民自卫队,只是经过短期训练,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又缺乏实战经验,关键时刻擅自行动,打乱了统一部署;以长矛大刀对精良武器,起义的行动时机选择不当等,致使起义失败。
但是,板沙界农民起义,是一场由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是鄂西乃至湖北全省历史上的首创。因此,它得到了董必武、陈潭秋等湖北省党部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中共武汉地委机关报——《楚光日报》专题报道了这一起义事件。这次起义,不仅沉重打击了来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势力,迫使盘踞在来凤的北洋军仓皇撤逃,而且点燃了土家山寨的革命烈火,拉开了来凤乃至整个鄂西大革命运动的序幕,为来凤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老鸦关】位于三胡乡胡家沟西北10公里处的248省道沿线,与咸丰县忠堡交界。这里乌鸦曾经较多,群众称乌鸦为老鸦,老鸦关因此得名。老鸦关山势陡峭,地形险要,只有一条路通行,山上有一山口,为过山必经之处,是军事上的一个重要关口,为兵家必争之地。186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石达开部离开来凤县入川时,就曾经经过此处。清军知道此处险要,派兵把守。当太平军攻关时,被强征守关的来凤农民文连生等13人,弃关投奔太平军,使太平军得以顺利通过。1935年6月,红二、六军团在来凤与咸丰交界的忠堡,大败国民党军四十一师、四十八师的主战场,就是在老鸦关及其附近的慈竹槽(又名刺猪槽)、构皮岭一带,此次战役史称忠堡大捷或构皮岭大战。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壮大,震撼了国民党统治集团。1935年1月,蒋介石调集80余团共11万兵力,分六路纵队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及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国民党反动派采取分进合击、攻堵结合的军事战略,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妄图将红军“聚而歼之”。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王震等人的领导下,带领根据地人民奋起抗敌,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发生在来凤、咸丰边界地带的构皮岭大战,就是红二、六军团反“围剿”斗争的辉煌战例之一。构皮岭,位于来凤西北部,与咸丰县交界,距咸丰忠堡五六华里,与来凤县老鸦关、刺猪槽相连,两边是高山峻岭,地势险要,是来凤通往咸丰的要冲,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卡口”(亦叫卡门)。忠堡战斗打响后,来凤的构皮岭则成了这次战斗的主战场。1935年6月2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在贺龙等率领下,突破湖南龙山边界封锁线,进入宣恩沙道沟、高罗一带,筹粮扩红,诱敌出笼。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采取围城打援、“攻其所必救”的策略,越过地处宣恩海拔1800多米的东门关,以迅猛的动作扑向宣恩县城,于当夜向城内守敌发起猛烈进攻。宣恩县城的守敌,只有第四十八师和保安旅各1个团。红六军团以第十七师2个团的兵力,首先拿下了宣恩县城北重要据点——椒园,击败敌第二八七团,并消灭1个营。同时,红军在宣恩县城南制高点宝塔山麓,与敌展开激战,占领了铜鼓堡。10日,红军扫清了外围守敌,完成了对宣恩县城的包围。从10日到12日,红军以小股兵力日夜轮流佯攻,围而不破;主力部队则养精蓄锐,准备打击前来增援的敌人。红二、六军团深入腹地突然包围宣恩县城的行动,使坐镇恩施的湘鄂川边区“剿匪”总司令兼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大惊失色,害怕宣恩失守、恩施不保、长江水运交通受到威胁,便急令驻防来凤的“剿共”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驰援宣恩。由于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电台人员日夜监听敌情,因此,张振汉的回电被我军截获破译。敌人的这封电报,将敌人增援宣恩的时间、行军路线、行军序列规定得很具体,即分左中右三路推进,敌张振汉率第四十一师直属队、特务营、第一二一旅为左路支队由来凤县城经甘家沟、三堡岭西进;敌第一二三旅为中路支队,由宣恩李家河经来凤关口、老茶口、韭菜园西进;敌黄兴率第四十八师第一四四旅(3个团)、新第三旅第二团和湖北省保安第五团为右路支队,由宣恩李家河经冉大河、三叶台西进。张振汉令各部12日午后进至咸丰忠堡集结休息。于是,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果断决定:集中主力于咸丰忠堡打援。当即命令红军第四师、第六师连夜出发,要求抢在敌人前面到达忠堡,占领制高点,构筑工事,阻击敌军。同时,电令围攻宣恩县城的红六军团,除留少数兵力牵制宣恩守敌外,其余火速赶至忠堡,围歼敌第四十一师。13日,红二、六军团遵照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分别对来凤刘家湾和构皮岭南山之敌发起攻击,实施分割包围。张部竭力反扑,企图杀出重围,与红二、六军团一部在来凤甘家坡、马鞍山一带展开了激烈战斗。这时,进到来凤韭菜园一带的敌第一二三旅,向红军第六师老鸦关阵地发起攻击,企图靠拢被围之敌。红军第六师奋起阻击,几次击退敌军。敌军伤亡很大,只得从原路退回宣恩李家河一带,不敢前进。此时,围攻宣恩县城的红军第十七师赶到咸丰忠堡,攻占了来凤构皮岭南山,与先期到达的红军第四、第六两师取得联系。被围之敌分割成三截,彼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张振汉的第四十一师师部已完全陷于红军包围之中,困守在构皮岭的狭窄低凹地带。14日晨,红二、六军团集中红军第十团、第十六团、第四十九团、第五十一团和第十八团一部,共4个团又1营的兵力,向敌人发起了总攻。红军在迫击炮火力的支援下,从四面同时向来凤构皮岭敌人发起攻击。2000多名敌军聚集在一个不大的山凹里,利用房屋、乱石包、田埂拚命顽抗,双方争夺非常激烈。张振汉亲自督战,数次组织突围都被红军击退。午后,除了张振汉的指挥部还在抵抗外,其余几个战场的敌人或被歼灭或被击溃,已经结束了战斗。贺龙在仔细观察了敌军指挥部的地形后,找来迫击炮连连长刘彬和在苏联学习过操作迫击炮的余在海,命令他们炮击敌军指挥部。红军炮兵瞄准了张振汉第四十一师师部,四发三中,炸毁了敌军的指挥部,当场炸死了敌第四十一师参谋长,炸伤了张振汉。霎时,四周号声齐响,红军发起冲锋,同敌人展开白刃战。下午3时左右,被围之敌全部被歼。敌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中将师长张振汉在来凤构皮岭被红军生俘。张振汉被俘后表示投诚,受到红军的优待。15日,红军撤出咸丰忠堡。20日,红二、六军团在宣恩李家河召开了祝捷大会。经过三天两夜激战的构皮岭大战,红二、六军团共歼灭敌人1个旅、1个师部、1个特务营,并给其他6个团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这次战斗(构皮岭大捷又称忠堡),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兵“围剿”,对扭转整个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官渡口】湖北来凤与湖南龙山隔酉水河相望,两县县城仅距约7.5公里。官渡口,位于来凤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酉水河西岸,是来、龙两县往来的主要渡口之一。在此发生过红军阻击敌人的“官渡口阻击战”。
构皮岭大捷后,红二、六军团迅速南下,决定以少量部队围困龙山县城,逼走来凤守敌,以来凤、龙山两县为中心扩建革命根据地。
湖南龙山县城地处湘西,东南两面都是高山,西北两面一片平地,城内驻有国民党3个团的正规军和1个保安团。根据龙山易守难攻的特点,红军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包围龙山县城。
1935年6月23日,红军绕龙山县城构筑工事,将龙山县城团团围困。城内守敌3000余众,突围无望,负隅顽抗,日夜盼望救援。
期间,湘敌何健从永顺、桑植派兵企图援救龙山城内守敌,遭到失败。
龙山县城被围困,来凤守敌亦坐卧不安。为解龙山之围,驻守在来凤城内的国民党独立第三十八旅旅长潘善斋,于7月10日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敢死队”,乘雨夜偷渡官渡口,企图袭击驻扎于龙山象鼻岭的红军第四师,黎明接应国民党第三十八旅过酉水河,然后与龙山城内守敌会师。敌军的“敢死队”刚爬上龙山一侧河岸,立足未稳,红四师第十二团向偷渡的敌军“敢死队”发起了迅猛的反击,“敢死队”一触即溃。溃退之中抢渡翻船,又遭到红军炮火猛烈打击,敌尸盈河,“敢死队”全部被歼。此次反击战,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胡家沟】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10公里,是三胡乡集镇所在地。根据三胡唐氏家谱记载:唐氏家族祖先唐古斌(仲龙)在康熙己丑年从湖南会同县迁入当时重庆卫散毛司贞肃里(现在湖北省来凤县胡家沟)老林站处临时居住,后唐氏家族祖先唐古斌用4两胡椒买了块地(原粮管所位置)修屋,故而取名叫胡椒沟。在雍正2年(1670),又有胡氏家族从贵州迁入胡椒沟,由于胡家所在位置有一个小湾,取名叫胡家沟湾,也称胡家沟。在此发生过红军阻击敌人的“胡家沟阻击战”。
1935年6月,红二、六军团围困湖南龙山县城半月后,城内敌军弹尽粮绝、饥困交迫。国民党当局多次派飞机空投物资,但大多落于红军阵地。
1935年7月上旬,国民党湘鄂川边区“剿匪”总司令徐源泉电令黄兴的第一四四旅、湖北省保安第五团、新第三旅约5个团的兵力,从咸丰前往龙山增援。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得知后,即令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的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团,从湖南龙山招头寨奔驰来凤胡家沟阻击打援。
胡家沟是咸丰至来凤、湖南龙山县城必经之路,山高林密,沟坝纵横,谁先抢占有利地形,谁就会占据主动地位。
敌军黄兴得知红军欲阻击的消息,为避免重蹈构皮岭战斗覆辙,故先遣湖北省保安第五团于7月11日赶到来凤胡家沟,占领了三家湾、马鞍山等山头,并在山头上修筑工事。紧接着敌人又抢占了廖家沟、二虎坝、杉木岭一带的有利地形,准备伏击红军。
7月15日,红军第十七师急行军100多里到达来凤革勒车。由于敌人已占领有利地形, 居高临下,红军反由设伏变成进攻。红军第十七师部队在此作了战前部署,并在革勒车场头的关庙设立了战地临时医院,当地群众自动组织担架队,积极支援红军战斗。此后,红军第十七师的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团分途由革勒车、镇南至刘家坝、安乐等地向胡家沟推进,并在刘家坝召开了战前誓师大会。
15日上午9时,战斗打响,两军激战于二虎坝、廖家沟、马鞍山、杉木岭一带。10时,敌派飞机轰炸助战,敌军顺沟坝扫射轰炸,目标明确,使红军第十七师进攻受阻,反遭伤亡。红军第四十九团在攻打大堡敌军时,一营负责正面主攻,整整打了一天,无法攻上去。红军第三连的130多人,打得只剩下30多人,连排干部全部牺牲。直到天黑时,红军第五十团、第五十一团从大堡后面攻上去,将敌军逼至正中湾、廖家沟一线。敌军由于受到阻击,部队龟缩不前,不敢朝湖南龙山方向移动。在这次战斗中,歼敌数百,但我军也受到惨重损失,红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政委段培钦、参谋长马赤、第二营营长刘建举等壮烈牺牲,第五十一团团长周球保负伤。
作为战场所在地的三胡、革勒车的群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参战红军送茶送饭、抬担架救伤员,为支援红军作出了贡献。
当晚,红军第十七师在完成阻击任务后,主动撤离了战场。
【鱼塘】位于位于漫水乡酉水河转弯处西岸,地处大溪沟与酉水河汇合处北侧,此地以前有一鱼塘,故名。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红军在这里组织动员农民,成立了鱼塘农民协会。
1935年6月初,湖南龙山等县苏维埃政权相继成立。红二、六军团主力大举西进,在来凤、咸丰边境歼灭国民党第四十一师师部和第一二一旅,活捉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6月15日,红军干部马辉率领60多名红军战士(其中有7名女战士),从湖南龙山进入来凤漫水鱼塘等地后,迅速组织广大的贫苦农民打击土豪劣绅,向贫苦农民宣讲成立农民协会、建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穷人翻身解放的道理,并将当地田仁甫、田尚卿、向金中等7户土豪的财产分给了贫苦农民。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工作,于7月初组织了30多位贫苦农民建立了鱼塘农民协会,下设农民协会小组。刘维农任农民协会主席。
农民协会成立后,对农民协会的任务、纪律及入会要求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规定,并明确提出了农民协会的斗争纲领,是保护农民利益、夺取政权。因此,广大贫苦农民纷纷要求参加农民协会。农民协会组织贫苦农民打击土豪劣绅,积极为红军筹粮筹款,踊跃支前,一大批贫苦农民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在农民协会的组织和领导下,鱼塘一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运动和参军热潮。
【向家寨】位于革勒车乡太坪境内,距革勒车集镇5公里。这里是红军第十八师游击来凤的最后一个地方。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22个师又5个旅共130个团、加上地方保安团共30万人以上兵力,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仅2万兵力的红二、六军团,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的“围剿”。
红二、六军团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首先是粮食匮乏,给养困难;其次,活动区域大大缩小,兵力无法展开。敌军收缩堡垒线,加紧包围后,红二、六军团主力实际只能在湖南龙山、桑植两县间300余里、南北百余里的狭小区域内周旋;同时,地方反动武装势力较大,常遭其袭击。因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和敌我力量悬殊,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从实际出发,决定突围长征,北上抗日,并将留守根据地、牵制敌军、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突围的任务,交给红军第十八师。临行前,红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对红军第十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张振坤说:“即使第十八师被敌人打垮了,你们也应当想办法,就是化装成工人、农民也要追赶主力。”红军第十八师在张振坤的指挥下,带领两个团(第五十二、第五十三团)和随军行动的部分师直党政机关共3000多人,面对10万敌军,艰苦转战在湘鄂边境。
红军第十八师是来自中央苏区的一支身经百战的部队,素以能攻善守著称。师长兼政治委员张振坤,是湖南浏阳北乡烟雾洲人,早在1929年就与王震共同创建了浏北第一支队,王震任党支部书记兼政治委员,张振坤为支队长。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农民出身的张振坤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红六军团有名的“游击专家”。
红二、六军团主力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撤离开始长征后,红军第十八师在师长张振坤的指挥下,为了尽快掩护主力突围,红军第十八师轻装行动,兵分两路主动出击:一路由张振坤率领第五十三团佯攻湖南保靖,将敌大部引向酉水河南岸,接着,猛攻湖南桑植、永顺,后又杀回湖南龙山;一路由第五十二团长樊孝竹率领,直插湖北鹤峰,把敌军引向鄂西,牵着敌人的鼻子在深山密林中兜圈子。红军第十八师坚持游击战,虚张声势,声东击西,频繁出击,给敌人造成了红二、六军团主力仍在湘鄂边一带活动的错觉,从而拖住了敌人,使红二、六军团主力顺利地突围至湘中。
蒋介石立即调集各路兵力,将红军第十八师重重包围在湘鄂边境,这时已经苦战半月的红军第十八师,兵力损失过半,两个团一共只剩下千余人,处境十分险恶。
1935年12月3日,红军第十八师根据军团首长来电指示,决定迂回西进贵州与主力会合。16日离开湖南桑植县陈家河,追赶主力红军。22日,红军第十八师渡过酉水进入来凤漫水兴隆坳,正待休整,敌追击而来,红军趁敌人立足未稳,将敌击溃后,沿川鄂边界疾进。敌人误以为红军第十八师要进攻四川酉阳,盲目增兵设防,蒋介石电令一个师的兵力埋伏于酉阳边界,坐等红军第十八师入网。红军第十八师乘敌不备,挥师南下,强渡酉水,轻取敌三个碉堡,于23日黄昏返回来凤百福司。
百福司集镇位于来凤西南部的酉水河边,毗邻川湘,是川湘鄂边境有名的水陆码头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里人员复杂、环境险恶,历来为土匪恶霸势力控制。为摸清情况,红军第十八师参谋长兼第五十三团团长刘风率侦察排进集镇侦察。行至集镇的下街,遇见收摊不久的小贩徐炳,他自告奋勇地为红军带路。刚至集镇中街,20余名团防兵迎面而来。敌我短兵相接,敌仓惶退至集镇上街抵抗。侦察排战士奋起追击,冲在前面的刘风团长为敌冷枪所伤,右腿中弹。集镇外红军第十八师主力听见枪声,立即包围集镇,将团防武装消灭,当夜在此宿营。第二天,红军在集镇上大力开展宣传,发动群众,打了当地土豪欧大老板和欧二老爷,并惩处了为富不仁的奸商彭淑士,所得粮食、浮财少量留作军用外,大部分散发给当地穷苦百姓。
红军第十八师的到来,使百福司土家族、苗族百姓大喜过望,全集镇老幼喜迎亲人,把红军当稀客来款待,抢着为红军腾屋让房。至此,红军第十八师历经千难万险,暂时摆脱了追击之敌,才得以吃了顿饱饭,睡了个安稳觉。苗族青年张云武带着一帮穷哥们,为红军舂米、喂马,一直忙到深夜;苗族老木匠张佩能还冒着危险,主动收留了一个患病不能行走的红军小战士。
次日拂晓,红军第十八师告别送行的群众,再度开拔北进,中午时分到来凤漫水。连日长途奔袭与激烈的突围战斗,使红军第十八师减员很多,第五十二团幸存无几;师参谋长兼第五十三团团长刘风腿伤严重,不能随部队指挥作战。为了便于统一指挥,部队在此进行整编,将第五十二团番号取消,将所部人员编入师部警卫营,原第五十二团团长樊孝竹改任第五十三团团长。
整编后,部队继续北上,经来凤螺丝塘、新街、旧司、腊壁司,于25日傍晚抵达来凤革勒车的桑树坪。此时,湘鄂川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已知红军第十八师进入鄂西,急调鄂保安团火速开往来凤革勒车桑树坪,在少凤寨(又叫上凤寨、韶凤寨)设下伏击圈,坐待红军第十八师入网。与此同时,来凤土匪头目田步云趁机作恶,纠集其匪部,紧随红军第十八师之后,穷追不舍,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师长张振坤当机立断,率红军第十八师抢占山头,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追敌的进攻。鄂保安团敌兵在迫击炮、重机枪的掩护下,轮番冲击红军第十八师阵地,激战数小时,敌人丢下20多具尸体,红军第十八师仅伤亡2人。
夜幕降临后,敌增援部队由来凤城陆续赶来,久战对红军第十八师极为不利,于是张振坤师长巧设空城计,避免了与敌人正面交锋。他派战士捡来几大堆柴禾,烧起熊熊大火,作出与敌夜战的架势,部队却悄无声息地撤出重围,到离桑树坪仅2里之遥的鼎罐寨宿营。这一夜,桑树坪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从半夜一直响到天明。当敌人小心翼翼地攻上桑树坪后,已不见红军踪影,方知上当,便沿红军第十八师撤退路线疯狂追击。为躲避敌军围堵,红军第十八师一直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野岭之中,常吃不上饭,睡觉只能露宿在树林里。
12月25日,红军第十八师抵达革勒车太坪境内的向家寨。这里山大人稀,老百姓极为贫穷,部队缺少粮食,一天只吃一顿稀饭,战士们饥饿难忍,竟以猪食充饥。由于敌军紧追不舍,刘风团长伤势日重,已难随军行动,部队只好将他安置在一个叫盛德富的农民家里养伤,留下一些银元,并派一名卫生员和警卫员照护。盛德富见刘风身边有一笔钱,还有一床毛毯和一件大衣,便见利忘义,顿生谋财害命之心。在部队离开向家寨不久,盛德富便邀集自己的女婿、侄儿等人,将刘风团长和警卫员骗至羊子堡山洞里杀害,并瓜分了刘风等留下的钱物,只卫生员小刘因事外出而侥幸逃脱。
12月26日,红军第十八师离开来凤,又在咸丰、宣恩、恩施活动,后南下川黔,于1936年1月19日,到达贵州江口与红二、六军团主力胜利会师。此时,红军第十八师仅剩600余人。
【马鬃岭】位于旧司乡高洞官塘东4.5公里。此地有一山似马鬃,故名。1942年3月,在此爆发过马鬃岭农民反饥饿的斗争。
1941年来凤发生严重旱灾,稻田龟裂,禾苗干枯。1942年又发生春荒,穷苦农民家家断炊,又借贷无门,为了活命,便互相串联吃大户。于是,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反饥饿斗争由此而爆发。
1942年3月,马鬃岭穷苦农民在杨玉殿带领下向当地保甲长要饭吃,保甲长怕惹火烧身,只好把大家领到大户人家去吃,这家粮食吃完了,又到另外一个大户人家去吃。吃大户的越来越多,到了旧司已经聚集了上千的饥民。这一群吃大户的饥民推举杨玉殿为代表,向旧司区区长周伯涵要粮。周伯涵见势不妙,急忙从区公所后门溜走了,区公所其他的人也逃匿一空,杨玉殿见无人交涉,便领着饥民砸开了粮仓,要穷人都来挑粮食,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县政府设在旧司的第二仓库的粮食,搬得一干二净。
来自四面八方的饥民,把旧司仓库的粮食运走,吃光后,又在杨玉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县城进发。过了马鬃岭后,各地赶来的饥民,约在3000人以上。
来凤县政府当时为免遭日机轰炸,临时迁设在青岗岭下的灵凤山庙内,大队饥民冲下青岗岭后,便直奔灵凤山,把县政府团团围住,杨玉殿代表饥民向县长卫仲康请愿,要求县政府打开“皇仓”,赈济灾民,并提出“一不购粮,二不拉夫,三不抽丁”的3条要求。卫仲康推诿说:“你们提出的要求,要等我向省政府请示后,再答复你们,现在拨大米30石给你们吃,你们须立刻全部回去”。杨玉殿说:“县长不答应我们的要求,大家是不会回去的”。接着,大群饥民在杨玉殿的带领下,又蜂拥奔向县城。
来凤这一场反饥饿斗争的风暴,震动了整个鄂西,陈诚接到报告后,赫然震怒,立即命令来凤县政府和驻军保安团对饥民进行血腥镇压。杨玉殿在进城第二天便被逮捕,并惨遭杀害。保安团还在精神堡一带架着机枪,威胁饥民立刻散去,饥民一时群龙无首,只好星散回家。
【五里牌】位于旧司乡境内,此地以前有个路牌,距旧司集镇5公里,故名五里牌。这里曾经是旧司农民反饥饿的斗争的兴起地之一。
1942年全县40天伏旱,粮食仅收获3成,1943年旧司、高洞一带又发生严重干旱,粮食大面积减产。于是,当地群众摆起神坛,秘密结社,组织神兵,抗粮抗捐。共产党员田协成、罗宝廷等人因势利导,用“打官府、捉土豪、不上税、不完粮”的口号在东流坝、四大丘、锁洞、五里牌等地进行宣传鼓动,很快就聚集了上千的灾民。他们在田协成、罗宝廷的带领下,将旧司区公所和万寿宫粮库紧紧围住,并将田粮处的胡司爷、税丁周某和司法员李发富拉至望月楼的河坎边当众处决,然后,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旧司农民组织神兵包围区公所,攻打粮仓的举动惊动了国民党来凤县政府。7月20日,县警察大队和保安团一个营前来镇压。尽管田协成、罗宝廷带领神兵英勇抵抗,但大刀长矛终究抵挡不住枪炮的进攻。最后,罗宝廷带领一部分群众逃脱,而田协成、任松林、罗太培、张培林、田成长、田成秋、张明春等7人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新拱桥】位于漫水乡境内248省道40公里处,距漫水乡集镇2.9公里。以前这里有一木桥,后来重新修建成一座石拱桥,故名。新拱桥是江南游击纵队转战来凤时期李人林部队与阻击之敌发生遭遇战之地。
蒋介石为了实行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26日,调集重兵30万余人,悍然向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的“围剿”。内战开始后,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狂妄地吹嘘:“也许在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中共军队。
中国共产党为了以尚处于劣势的兵力粉碎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确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在自卫战争中不断赢得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的“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方针,除留部分主力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以一个旅伪装主力迷惑国民党军队外,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于1946年6月26日向西突围。北路部队在李先念等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截,到达鄂豫陕边区。南路部队在王树声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截,进入鄂西北。南北两路部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以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进入鄂西游击,转战来凤,就是中原军区部队实施中原突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7年1月22日(农历丁亥年大年初一),李人林率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一部400余人,巧妙利用敌人正在过年放松包围封锁的良机,远距离奔袭,冒着大雪,攻占了长江北岸重镇郝穴,南渡长江,进入武陵山区,在湘鄂西开展游击战争(《来凤革命斗争史》说是“江汉支队一部”,实际应为“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一部”,因为当时没有“江汉支队”的部队番号。根据《英魂永存》(海洋出版社,1996年第1版)予以确认)。2月14日,鄂西北军区参谋长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张才千率分区机关和主力第四团(团长王定烈)1200余人组成的第四支队,由古老背渡过长江,进入江南。3月上旬,与先期南下的李人林部在五峰县红鱼坪会师。会师后,为了统一领导,奉中原局电令,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 组成了以张才千、李人林为首的纵队临时党委,张才千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党委书记,李人林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和党委副书记。把两支部队合编为一、四两个支队,李人林兼任一支队司令员,张才千率领的部队编为第四支队,王定烈任支队司令员。纵队在红鱼坪休整3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进入鄂西游击,使鄂西国民党当局异常震惊,驻恩施的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于国桢急令各县调集警察大队阻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省参议会、省政府、三青团湖北支团部,急令各县书记长、议长、县长、干事长,“要同负守土之责,如辖区失陷,不是殉职,就是杀头”。妄图阻止解放军向鄂西进军,以维护其反动统治。
这时,敌第一九八旅抵达五峰县城,敌第三十三旅之第九十八团从湖南常德经西斋至湾潭,敌第一六三、第一六四旅、新第十七旅从湖南龙山招头寨经太平至金鸡口逼进红鱼坪,对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形成合围之势。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避免与敌主力作战,李人林率领第一支队400余人,张才千、王定烈率领第四支队1200余人,分头向敌人后方迅速转移,继续活动于湘鄂川黔边贺龙红军曾经活动过的革命老根据地。为了迷惑敌人,牵制敌军,避实击虚,捕捉战机,伺机歼敌,江南游击纵队兵分两路,在湘鄂川黔边界兜大圈子。李人林率第一支队走西路,首先向西南,经湖南桑植和湖北鹤峰、建始、恩施、宣恩、咸丰、来凤,越湘鄂边界进入湖南龙山等地。张才千、王定烈率第四支队走东路,经湖南石门进入湖北,再经鹤峰、五峰、恩施、宣恩、来凤进入湖南龙山等县。两支部队成钳形状,互相穿插,互为策应。
江南游击纵队部队每走到一地,一面把党的政策以标语、传单和组织群众集会形式广为宣传,揭露敌人打内战的阴谋,扩大政治影响。其中,有“蒋介石十大罪状”,主要是:发动内战,破坏和平;勾结美帝,出卖祖国;专制独裁,不讲民主;抽丁拉夫,残害人民;苛捐杂税,敲诈剥削;四大家族,垄断工商等。一面寻机歼敌,摧毁敌人地方政权,打击乡保武装。部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倍受群众欢迎。
3月7日,张才千所率王定烈、李人林两支部队由宣恩的洗马坪向苦草坪行进,凌晨4时,在苦草坪宿营。8日,李人林部队在狮子兰一带活动,张才千、王定烈部队在恩施、宣恩之间的长坪、椿木营活动。9日,两支部队向宣恩高罗、板寮方向行进。下午1时,在宣恩的卡门附近与敌新津部队发生战斗,至下午4时,部队向新安张行进。10日凌晨,从麻阳寨出发到下坝,当日部队在下坝宿营。11日拂晓,张才千、王定烈部队经熊坡到李家河,进入来凤边境游击,而后渡酉水河进入湖南龙山(李人林部则在来凤游击),在龙山、来凤边境的百福司与敌新第十七旅及保安部队发生战斗。不久,转战湖南桑植、大庸等县。
李人林率部队经宣恩上洞坪、板栗园,离来凤还有40华里,来凤的国民党反动派就慌了手脚,县长丁裕超当即令与宣恩毗邻的小河、三胡两乡迅速集合全部警壮队员阻击,同时又令高洞、革旧两乡警壮队协助。
3月11日清晨,李人林部队由宣恩板栗园进入三胡乡所属三堡岭,与在这里阻击的警壮队接上了火,击溃阻击之敌后,部队由漫塘经分水岭到达申溪河,李人林部队之勇敢,行动之迅速,敌人早已闻风丧胆,不战而逃。是日中午,李人林部队又转入革勒车镇,全体官兵一股作气,打败了在这里设卡的高洞、革旧两乡之警壮队,部队经牯牛坡向大河方向前进。
前方战事告急,警壮队员不战自溃,县长丁裕超坐立不安,立即火饬大河乡、新街乡召集民众自卫队合力阻击,并饬新街乡的一部分民众自卫队员固守旧司,以便策应。严令全县其余各乡急速准备阻击,企图对李人林部队构成阻击网,阻止李人林部队前行。县政府召集国民党军政人员治安紧急会议,在会上成立了来凤县治安委员会,明确了各自职责,并规定所有委员一律集中在县政府办公。丁裕超一面要求警察局切实维持县城秩序,街道要派人鸣锣,沿街喊话,要求城镇居民,商户摊点照常营业,不得惊慌和造谣传谣,一面向湖南龙山招头寨国民党第十七旅求援。
3月12日,李人林部队经腊壁司时,本不想打田步云所属团防,但该团防尾追不舍,骄气十足。李人林部不得已与田部一战,田部不堪一击,仓皇逃窜,七零八落。李人林率部队经铁甲头至大河偏岩子。此时,新街、大河的警壮队、民众自卫队早已在板土科两侧设下埋伏,旧司镇的守敌也赶至增援,企图将李人林部队一举歼灭。李人林部队战士在机枪掩护下,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得敌人屁滚尿流,抱头鼠窜。尔后,李人林部队经纺车溪至小坳方向前进,是日晚,部队在洗车宿营。由于李人林部队节节取胜,所向披靡,敌人早已吓破了胆,当部队行至漫水镇时,国民党来凤县自卫大队也派员从县城赶至增援。又令安抚司、卯洞、漫水乡的警壮队设伏阻击,警壮队和民众自卫队依仗国民党县自卫大队的兵力,人多势众,耀武扬威,妄图与李人林部队决一雌雄。李人林部队在新拱桥、麻柳塘与阻击之敌遭遇,经半小时战斗,阻击之敌被击溃逃散,李人林带领将士们渡酉水河朝湖南龙山方向挺进。
3月25日,李人林部队抵湖南沅陵以北的大窝坪与第四支队会师。
【陡坎寺】位于翔凤镇土堡境内的酉水河西岸,在官渡口下游1公里处,以前是来凤重要渡口之一。此地地势陡峭,而且以前这里相传有一座寺,故名陡坎寺。这里也是1949年11月11日,来凤各界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后续部队进入来凤的重要通道之一。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会合湖北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师(为右路)挥戈西进,先后解放沙市、宜昌、兴山、秭归。10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鄂西南战役指挥所,率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第五十军、第四十二军之第一二二师和第一五五师,湖北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师,在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的配合下,发起以解放恩施为中心目标的鄂西南战役。
10月29日,湖北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师、第五十军和第四十二军第一五五师进攻驻巴东野山关之国民党第二军、第一二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两个师和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由湖南龙山经来凤直插咸丰,截断国民党军队逃往四川的道路。第四十七军第一二四师部署在巴东、兴山一带,以钳制江北国民党军队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第一二七师。以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及第十军实行大迂回,入贵州夺取贵阳、遵义,进击纳溪、宜宾、泸州,断敌逃往云南之退路。这样一来,人民解放军就完成了对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11月3日,独立第一师一部渡江解放鄂西门户巴东县城,在绿葱坡歼敌第二三三师一部,俘敌700余人,另一部在建始茅田歼敌保安团一部,俘获敌鄂西南八县联防副总指挥邓子云。这一天,独立第二师自天岩坪出发,冒雨追歼敌军的警戒部队,在巴东南部的娃娃寨攻占敌第一二四军第六十师的阵地,歼敌800人,顺利打通进入恩施道路。11月4日,独立第一师、第二师在龙潭坪会师后继续南进。11月5日,解放建始县城。11月6日,鄂西南政治、军事中心——恩施宣告解放。
鄂西南战役开始前,担任向湘西进攻任务的第二野战军的第十一军(为左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湖南大庸、沅陵等敌军防线。1949年10月16日,第二野战军的第十一军打败国民党宋希濂第十四兵团,生俘敌军长谢淑周、黄鼎勋,一举解放大庸。10月19日,解放永顺。宋希濂率残部第一一八军第五十四师、第二九八师溃逃来凤。
1949年10月30日,第四野战军的第四十七军第一四一师从永顺出发,进入湖南龙山农车、马蹄寨、他砂、洗车河、招头寨。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从永顺出发,进入龙山之靛房、苗儿滩、贾家寨。第四野战军的第五十军从大庸出发,经桑植进入龙山水田坝、石牌洞,再经湖北宣恩、咸丰入四川。
鄂西南战役打响后,第二野战军的第十一军锋芒西指,直插川东酉阳、黔江。11月3日,解放湖南龙山招头寨,7日,解放四川酉阳(今属重庆市),尔后迂回鄂西,包抄敌军后路。1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第一四一师分别从湖南龙山湾塘、桂塘坝渡过酉水河,经漫水、百福司插向四川,切断宋希濂所属兵团的退路。担任正面进攻的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的先头部队,当晚从湖南龙山渡过酉水河,逼进来凤。此时,五峰、鹤峰敌军溃败后,先后涌向来凤,企图入川西逃。
面临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来凤守敌闻风丧胆,时值宋希濂坐阵来凤,部队指挥失控,自己也顾不了许多,丢盔卸甲,于11月7日晚上,冒着大雨沿来咸路向咸丰方向慌忙逃命。“来龙守备司令部”高超率领他的守备大队尾随仓皇逃遁。这时的来凤县城恰似“西风落叶下长安”的晚秋时节,秋风萧瑟。一时兵慌马乱,战云密布,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国民党宋希濂所辖的第十四兵团钟彬残部、刘平的第十五军、陈希平的第一一八军所属的残兵败将接二连三向来凤这个入川通道节节溃退。城内城外,附近郊区,溃军士兵猥集蚁聚,混乱仓皇。溃军士兵个个蓬头垢面,疲于奔命,完全丧失了斗志,有的士兵在溃逃时遭到当地群众袭击,衣服鞋帽被拔光,仅穿着汗衫短裤,光着脚丫逃跑,跑得慢的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国民党来凤县政府手忙脚乱,把最后给国民党部队征集的一批民夫百余人都释放了。县长张耀文,眼见大势已去,本应弃暗投明,但又考虑到自身历史复杂,恐怕共产党难以宽恕,在进退维谷、十分矛盾的心情下,最终选择了逃跑。先将他的眷属托人送往重庆去了,自己于11月6日逃往大河坝。11月8日,副县长张逵也带着县府部分工作人员和绥靖团常备营官兵逃到大河坝。同日,匪首瞿波平部队的唐兰清营在来凤城内趁火打劫,洗掠财物,城内银行、商号、公司、住户被破门而入,钱财、布匹、食品、粮食、衣物等被洗劫一空。拿不走的或不要的物品撒弃一地,“法币”、“金元券”、“银元券”到处皆是。城里的小商小贩、居民,有的已提前到乡下投亲靠友,有的逃进深山老林躲藏起来,未来得及转移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争先恐后出城往西面的麂子峡、老虎洞山坡上逃跑躲藏。临近黄昏,城内就关门闭户,空巷无人。只有少数人躲在屋内夹壁中、角落里,提心吊胆地挨过这一阵黑暗恐怖,等待天明的到来。家住东街的陈恒元,因老母病重卧床,他没有躲避,被破门而入的匪兵从橱柜后面搜了出来,陈恒元拿出自己绥靖第四十八团干事和县党部干事的任职令,匪兵也不理睬,把他抓去当了挑夫。陈恒元因走得慢,被皮鞭、枪托打得遍体鳞伤,行至三胡红花岭,实在寸步难移了,只听“砰”的一枪,子弹从他头顶飞过,扫去一绺头发。陈恒元顺势滚下陡坡,又“砰、砰”两枪,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匪兵以为他死了,扬长而去。待到天明,陈恒元才从茨笼中爬出来,逃回家中。
11月9日凌晨,来凤县城街上寂静无声,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进入来凤县城。屋檐下、街道旁到处站着解放军战士,他们一声不吭,生怕惊动了熟睡的老百姓。县商会理事长梅德安和工友彭远祥在室内悄悄向外探望,他们最先发现解放军,只见解放军战士整齐的着装,帽沿上闪闪的红五星。“是解放军来了!”他俩不约而同喊出了声。紧接着,他2人出了门,走在街上大声喊:“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战士个个和蔼可亲,人人笑容满面,还亲切向老百姓打招呼,城里大街小巷贴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布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标语口号。大清早,商店的店员、城镇居民自发地燃放起鞭炮,热烈欢迎人民子弟兵的到来。从此,来凤宣告解放了。
同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又以第三十九师第九十二团为前卫,沿来(凤)、咸(丰)公路冒雨前进,奋勇追击穷寇。
11日,来凤各界前往官渡口、陡坎寺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的后续部队,进入来凤县城。(李明 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