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代表工作 > 正文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 发布者: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10-07-06 访问量:93

【字体:  打印本页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09年10月21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9月27日至9月29日,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组织部分州县人大代表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来凤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1、狠抓了旅游规划编制与完善。去年以来,我县聘请武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编制和完善《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仙佛寺、酉水三峡、万人摆手舞广场等12个旅游景区规划,使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步入科学、有序发展轨道。

2、狠抓了旅游文化研究挖掘与宣传推介。为推动来凤旅游发展,我县积极开展对土家文化的系统挖掘和研究,成立了由省社科院、武汉大学等20余名专家组成的“来凤县原生态摆手舞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举办了“土家文化论坛”,集结论文30篇。今年5月,我县成功举办的“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 规模空前,仅摆手节期间,我县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摆手节文艺晚会舞蹈节目《茅古斯》和《凤舞九天》应邀赴京参加了第二届国际青年艺术周开幕式演出,我县原生态摆手舞队120人代表湖北省应邀参加了上海国际旅游节,充分展示了土家民族艺术,让世界了解来凤已经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我县通过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来凤旅游资源,特别是摆手节期间,湖北卫视现场直播摆手节盛况,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湖北日报》、新浪网、搜狐网等相继进行了系列报道。来凤旅游网也在不断进行维护和更新,我们还编印了《来凤旅游画册》,积极宣传推介来凤旅游形象。

3、狠抓了旅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是抓项目谋划。围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我县新编旅游发展项目40个,总投资达47亿元。二是抓项目争取。目前,我县已有6个重点项目进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库,其中仙佛寺项目被列为湖北省25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并纳入第一批银企合作项目,三胡乡黄柏村已入围湖北旅游名村创建序列。三是抓项目建设。目前,仙佛寺民族风情园已基本建成,与开发商进入实质性整体移交阶段,卯洞峡平湖游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营运。我县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对外进行旅游项目推介,一批项目相继成功招商,其中张家界森泰置业公司计划3-5年内投资1.5亿元对仙佛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华美国际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华文艺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对阿塔峡、卯洞峡旅游景区进行开发,同时建设一家四星级宾馆。

通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来凤县旅游产业发展得到快速升温。截止九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同比增长47%;旅游总收入达到6630万元,同比增长80%。

二、来凤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及布局

来凤县旅游产业发展以“中国土家第一县”为旅游形象定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区域协作”的发展思路,突出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红色旅游四大特色,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到2015年,形成“一环两心三线五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环两心三线五区”具体说来就是:一环即沿翔凤镇——三胡——革勒——旧司——大河——百福司的旅游景观环;二心即建设以翔凤镇为中心的一级旅游客源市场和以百福司镇为中心的二级旅游客源市场;三线即沿翔凤镇——三胡的杨梅人家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线,沿翔凤镇——旧司——大河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线,沿翔凤镇——绿水——漫水——百福司的黄金水上旅游线;五区即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旅游区、仙佛寺宗教文化旅游区、酉水三峡生态文化旅游区、黄柏园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白岩山栖凤池生态旅游区。

一是以秀美山川为根,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线。实施“酉水三峡(龙嘴峡、阿塔峡、卯洞峡)”生态文化旅游风光项目建设,集酉水沿线“雄、险、奇、幽、秀”的自然风光、土司文化、民俗风情、歌舞文化于一体,申报卯洞地质公园,力争在三年内争创国家AAA级景区。

二是以民族文化为魂,打造土家文化集成区。来凤按照“艺术土家”的文化旅游定位,通过实施万人摆手舞广场等项目,弘扬以摆手舞、地龙灯、三棒鼓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来凤打造成恩施州南线民族风情旅游的龙头,展示土(家)苗民族文化的窗口。

三是以宗教文化为核心,打造西南佛教圣地。实施仙佛寺景区建设项目,建成西南佛教圣地,力争3-5年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平台,打造全省旅游名镇名村。实施百福司旅游名镇创建项目,重点保护修缮古桐油集市、桂林书院等,恢复古镇风貌,争创全省文化旅游名镇。实施黄柏村、舍米湖村、五道水村徐家寨、周家湾村生态和民俗保护工程,争创全省旅游名村。同时,逐步创造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为开发白岩山、徐家寨等生态文化进行前期准备,尽早实现与咸丰坪坝营景区对接。

五是以文化旅游商品为名片,打造旅游商品大县。来凤旅游商品不仅种类多,而且特色鲜明,如西兰卡普、漆筷、绣花鞋垫等在全省、全州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县将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来凤的旅游商品进行系列开发和包装,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拓宽市场,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全省旅游商品大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还未全面客观充分地认识,对我县旅游资源存在盲目乐观。虽然我县地处鄂湘渝三省结合点,但还是在武陵山区,且属于边远偏僻的山区,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均与我县擦肩而过,交通“瓶颈”制约,区位优势不明显;虽然我县有仙佛寺、龙嘴峡、阿塔峡、卯洞、徐家寨、白岩山等自然景观,有1670多年的摩崖造像群,有680多年的土司制历史,但这些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都不很久远,也没有多少名气,旅游资源秉赋不高;全县上下对旅游产业的认识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认识不一,研究不够,未形成合力。

2、宣传发动不够。对内宣传动员有待加强,目前还未形成全社会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良好氛围;对外宣传推介需进一步强化,目前全县旅游企业普遍实力不强,缺乏龙头景区、龙头企业,市场运作手段较弱。

3、景区建设不够。目前来凤县只有一个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即龙嘴峡AA级景区,且开发仅完成二期工程,仙佛寺、舍米湖景区开发才刚刚起步,卯洞景区开发还处于粗放阶段。旅游景区的进入性较差,如白岩山、徐家寨等处的基础设施急待改善,旅游景区建设离广大旅游消费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4、资源保护不够。目前我县大部分景区还存在无序开发问题;景区内滥挖、滥伐、滥采、滥倒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阿塔峡和卯洞峡景区的漂浮物成灾,病死牲畜随处可见;古建筑遗址如百福司的桂林书院、人民银行、万寿宫等处已破烂不堪。旅游资源保护急待加强,景区的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5、服务水平不够。从“住”的方面来看,全县目前只有两家星级宾馆,总床位数207个,星级宾馆软件水平偏低,还不能满足接待大量游客的需求。从“吃”的方面来看,全县饮食经营者有256家,但全部是个体工商户,投资规模小,经营档次低,而且未能突出土家饮食文化,也没有形成独具来凤特色的席面。从“娱”的方面来看,来凤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和打造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城乡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不高、不紧。

四、下步工作建议

1、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在深入全面剖析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观念,营造全民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浓厚氛围。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发展,规划先行”。要把旅游规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用规划指导开发建设的原则,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相结合,使旅游产业科学有序推进。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这就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职能作用的同时,整合有限的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形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4、推介项目,着力招商。要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的编制、申报、推介工作,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艺术土家”和“中国原生态摆手舞发源地”旅游品牌,使旅游招商取得新的突破。

5、抢抓机遇,加快建设。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打造鄂西生态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交通通达项目申报、争取力度,突出重点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名牌。

6、建管并重,保护环境。在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旅游景区管理,尤其是景区内的环境治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景区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免遭破坏,优美的环境免受污染,使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