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情通报 > 正文

湖北日报:体制机制领先 先行先试倍数效应放大

来源: 发布者: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15-03-05 访问量:42

【字体:  打印本页

通讯员 洪业前 向明星

酉水两岸,湖北来凤、湖南龙山隔河相望。一座大桥,名叫“湘鄂情”,使两个县实现了“零距离”连接。

2月3日傍晚,新雪初融。湖南省龙山、湖北省来凤两县居民走在大桥上,观看一水双城美丽夜景。灯火辉映在河面,流光溢彩。来凤岸边,龙凤新区的工地上,工人们还在忙碌……

春节前夕,来凤县龙凤科教示范园双喜临门:思源中学主体施工告捷,可望秋季招生;华师来凤附中乔迁,近3000学子入住一流新校区。这是该县构筑教育公共服务高地的新成果。

建公共服务高地,筑生产要素“洼地”。来凤从软环境建设入手,对照国家标准,政务服务成为省标,局长交出审批权,晒在阳光下公开运行;投入巨资建成武陵山一流龙凤文化中心、龙凤体育中心,来凤、龙山两县居民有了健身休闲好去处;引进恩施州中心医院组建龙凤医疗中心,对县中心医院实行托管改革,医疗服务水平跃升武陵山区一流;引进中百集团,建成武陵山区最大的购物中心,楚天购物广场、民生购物广场、黔龙家居建材城,竞相发力,抢占龙凤商圈先机。

民生改革发展,一流公共服务,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也筑起了市场要素“洼地”。零号土猪、凤雅藤茶、帅丰家居产业园、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买武陵,卖全国,上万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龙凤夏威夷、楚天购物广场、同利星都汇等城市商贸综合体,如雨后春笋。去年底,恩来高速通车,杨梅古寨、仙佛寺、百福司古镇、喳西泰水城四大景区加速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升级,全年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美丽乡愁鼓起农民荷包。

坚持体制机制领先,探索区域协作的“龙凤模式”,在这里激情迸发。破除行政区划壁垒,推进龙凤示范区十个一体化建设,放大“1+1>2”的倍数效应。跨省对接湖南龙山,龙凤商圈活力迸发。5分钟一趟,公交一体化;取消漫游费,通讯一体化;互贷金额超亿元,货币信贷一体化;湘鄂情大桥贯通,城市一体化等,目前已有六个一体化取得实质性成效。

多元化融资,突破“瓶颈”制约,助推新型城镇化。该县通过政府引导投入,争取项目投资,吸纳信贷资本,激活民间资本,全力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区昔日坑坑洼洼的破旧路面,如今全部黑色化,人行道采用石材步砖铺设,盲道、路灯、公交站牌、交通标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人车分流、秩序井然的良好格局。来凤城乡居民在谈到城市最大变化时,无不感叹:“现在街道干净、宽敞,特别是‘凤凰翅膀’大气美观,有大城市的感觉。以前一到晚上路面漆黑,人烟稀少,现在灯火通明,夜市繁华。”

借文化,兴旅游,活商贸。三胡乡石桥村邓益山家依山傍石,临水建有一个水辗房,有200多年历史,已闲置20多年。近年来,来凤县依托石桥、黄柏园两村生态植被、河谷风光,古院落、 盐茶古道、古杨梅群落和奥陶纪石林等特色资源,打造“杨梅古寨”景区。邓益山开起农家乐,取名“碾坊客栈”。

去年10月,来凤县承办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第二届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鄂湘渝三省市的游客云集边城。杨梅古寨、仙佛寺、百福司古镇、喳西泰水城四大景区同期开游。“碾坊客栈”自此生意红火。“许多游客慕名前来看水能碾米和石头榨油。每天少则几百,多时有几千元的收入。”邓益山在山上养了土鸡,在岩屋炕了1000多斤腊肉。在杨梅古寨,农家乐已有数十家。

创新体制机制,融合商旅文,龙凤商圈悄然兴起,县域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的23.2︰28.6︰48.2调整到21.9︰29.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