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代表风采 > 正文

黄林:扎根武陵山区 守护千年文脉

来源:湖北人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8-20 访问量:0

【字体:  打印本页

在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有这样一位基层文博工作者,他34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酉水河畔的每一处历史遗迹,用专业守护土苗文化的千年文脉,用初心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使命。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他以“文物安全守护者”的执着,先后参与抢救仙人洞崖葬文物、修复仙佛寺石窟等重大工程,建立起覆盖县域的文物保护网络。黄林带领团队抢救修复博物馆馆藏金属器文物23件、傩戏面具47件、丝织品文物27件,成功申报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

扎根来凤 从抢救性考古到国宝守护者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这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来凤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黄林已在这里坚守文物工作34年。这里既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奉献一生的热土,拥有仙佛寺石窟、牛摆尾商周遗址、张家河遗址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存,同时也拥有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接龙桥、红军标语等丰富的革命文物。黄林自从事文博工作以来,始终关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职守护文物安全底线。1991年,初入职场的黄林迎来首次重大挑战,仙人洞晋宋时期崖葬遗址遭盗掘。在恩施州考古队的带领下,面对悬于酉水河百米峭壁的墓葬,他与考古团队凿岩开道,以绳索攀援80度陡壁,抢救出金器、织锦、青瓷等131件珍贵文物,填补了酉水流域崖葬遗址研究的空白。

此后,黄林将目光投向更具挑战的仙佛寺石窟保护。这座始建于唐代初期的摩崖造像群,是长江中游唯一的大型石窟,因文物本体没有实施保护措施,摩崖造像风化严重,周边地质灾害频发存在坍塌风险。黄林奔走十余年,推动编制总体规划,争取专项资金修复窟檐、完善景区设施。2015年仙佛寺重新开放后,他进一步提出数字化展示方案,将千年佛教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助力该遗址晋升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翻番。

34年间,黄林用脚步丈量228处不可移动文物,他与普查小组徒步走访来凤县8个乡镇,历时3年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16处。2024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他将张富清建行宿舍、狮子桥水利水电工程旧址等纳入本次普查范围,形成以老英雄张富清为主题的系列红色革命文物点,为来凤县传承新时代红色革命精神,打造来凤县红色旅游文物游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林(左)和同事一起调查洞穴遗址。黄林运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遴选申报省级文保单位11处,拟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

活化传承 让红色基因与民族记忆“活起来”

“文物保护不是锁在柜子里,而是要让年轻人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修复清代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时,黄林邀请非遗传承人唐洪祥、故宫博物院专家共同研发植物染色复原方案,通过比对28种传统染料,成功还原“五色斑斓”的土家织锦工艺。

 

黄林与非遗传承人讨论西兰卡普染色技艺

来凤县不仅是土家族的聚集地,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黄林深谙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2022年,他在巡查中发现漫水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因长期失修安全隐患严重情况后,多方奔走,积极申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实施文物本体保护,同时推动“漫水乡长征文化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强调“布展必须原汁原味呈现历史”。如今,这座见证红军长征整编的旧址,成为武陵山区红色教育的新地标。

值得一提的是张富清先进事迹展的创建。2019年,黄林敏锐捕捉到“老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主导征集张富清捐赠的蟹爪兰、收录机等生活物件,通过口述历史还原战场场景。他主持张富清先进事迹展布展设计、大纲撰写,深入张富清曾战斗过的地方,收集整理张富清的战斗故事,整理3万字解说词,让这座县级博物馆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湖北省家风教育实践基地、恩施州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全国各地观众43万余人次、团队3000余个。

黄林主导设计的“民族文化遗产”常设展,运用全息投影重现摆手舞祭祀场景,年接待学生超2万余人次。他带领团队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带着土司官印、清代傩面具等文物走进全县63所中小学,普及文物知识,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他积极与来凤县教育局联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精心制作《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篇章》《总书记心中的时代好青年》等课件,在中学开展专题讲座,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了本土红色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履职之声 为基层文博困境开出“良方”

“履职既要胸怀国之大者,也要感知民生温度”。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林的履职始终紧扣基层痛点。他调研发现,全国76%的县级文保机构人员不足5人,民族地区专业人才流失率高达40%。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关于强化基层文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呼吁通过专项认定完善激励机制、扩大免费开放资金覆盖等措施,破解“无人守文物”的困境。这些建议迅速得到响应,湖北省财政厅将地方博物馆展览提升纳入补助范围,国家文物局组织相关部委对《关于强化基层文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进行专题座谈,同时委托湖北文旅厅启动仙佛寺勘测保护。

在走访中,黄林发现来凤县1.6万灵活就业者缺乏保障,撰写《工伤保险覆盖灵活就业群体》建议,为打零工农民、小贩争取权益;连续两年呼吁推进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2025年,黄林再提7份建议,从“石窟寺保护专项支持”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将文保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黄林说,“在未来的履职中,我将继续当好文物安全的守护员、民情民意的传递员、政策落地的监督员,架起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桥梁,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周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