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人大要闻 > 正文

中国文物报|在恩全国人大代表黄林:建言献策文物发展

来源:恩施人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3-12 访问量:17

【字体:  打印本页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州来凤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携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议案建议出席,为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改革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文博领域注入新动能。 

黄林 全国人大代表  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

  加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位于湖北恩施的来凤县民族博物馆,是一家以展示土家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线的博物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林持续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发声,盼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在黄林看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键在于稳住、增强基层文博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市、县级文物保护管理力量依旧薄弱,基层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略显滞后,重点文物利用不足。

履职期间,黄林多次与湖北、湖南、山东等地文物保护机构进行交流和探讨,提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队伍建设的建议”。他认为,一要研究出台文化遗产大省、大市、大县或特色市、县认定政策与标准;二要强化基层文物保护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出台落实激励文博人才扎根基层相关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中来。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据统计,2023年,湖北省各大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672.9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100.05%,实现翻番。基层博物馆如何“接住”这波热潮?黄林说,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抢救文物、保护文物,还要善于挖掘文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让文物“活”起来,使之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比如来凤舍米湖摆手堂,作为土家摆手舞发源地、乡村旅游点,当地政府就可以挖掘整理舍米湖的故事,吸引、留住更多游客。”黄林说。

与此同时,黄林还打算策划更多临时展览,着重聚焦民族历史、民族风俗风情、民族文化遗产等主题,以文物为载体,讲述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的故事。

 ● 开展石窟寺数字化展示,让文物活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在今年两会中强调了湖北摩崖石窟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来凤县仙佛寺石窟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他建议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仙佛寺石窟的历史文化信息,并监测其文物及环境状况,通过数字化分析试验提升石窟寺保护技术。此外,黄林提倡开展石窟寺的数字化展示,以“让文物活起来”,使更多人能够领略到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魅力。黄林的努力旨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同时也为石窟寺的长远保护和合理利用探索新路径。